中心官方网站域名更换公告:在上级部门的指导下,中心坚持创新引领,积极推进中医师承教育信息化服务改革。为加强网站管理,中心对官网域名进行了变更。广东中医师承教育研究中心主站域名于2017年10月18日由原来的www.zyscedu.com更改为www.zyscedu.org。
首页 名医传承 详细内容
任培华
发布人:师承中心
4082
2017-07-07 00:31
分享到:
摘要:擅长运用六经辨证体系治疗内科疾病,应用经方治疗临证疑难杂症;’在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血管、呼吸系统疾病、心肺功能康复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专业擅长和临床经验:

中医基本功扎实,谙熟经典,硕士期间师从朱章志教授,对《伤寒论》进行了系统研读,能够熟练运用六经辨证体系治疗内科疾病。从事临床工作后,随着临证日多,渐觉学识之不足,遂对《金匮要略》、《温病条辨》、《神农本草经》等经典进行深入学习,力求精益求精,融会贯通,对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有深入的理解,能够熟练的应用经方治疗临证疑难杂症,2014年获得广州市中医药学会“优秀青年中医”称号。在攻读博士期间师从冼绍祥教授从事中医药防治心血管疾病的临床和实验研究,长期在心血管科病房工作。2008年9月-2009年2月到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进修学习,系统学习了《Braunwald 心脏病学》、《赫斯特心脏病学》、《新概念心电图学》、《实用内科学》等专业书籍,对心血管疾病的病理生理、临床诊断、治疗策略及最新进展进行了深入研究,临床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博士毕业后到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医科,长期在中西医结合病区从事临床工作,在中西医结合病区担任治疗组组长,负责治疗组的医疗工作,承担日常查房、带教、疑难病例讨论等工作。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在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血管、呼吸系统疾病、心肺功能康复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本人长期参与一线教学工作,为《中西医急症学》的课程负责人,并参与《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内科学》、《内经选读》、《中医药概论》等课程的讲授工作,课前备课认真,课堂讲授理论联系临床,深入浅出,重点突出,课堂气氛活跃,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得到了同学们的认可。2012年参加了我院及学校举办的青年教师授课竞赛荣获了二等奖和三等奖的优异成绩。2012年被选为广州医科大学第一批 “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工程”培养对象。2015年获得“广州医科大学最受学生欢迎教师”称号。

学术思想和学术成果

通过对《伤寒论》、《金匮要略》等经典的研读,笔者认为:人体元气,一气周流,分为阴阳,化生五行,变合六气,仲景所谓“阴阳相得,其气乃行。大气一转,其气乃散”,大气者,元气也,胃气也,故古人谓“有胃则生,无胃则死”。因此,仲景的六经辨证体系是以胃气为中心展开的宏幅巨制。胃气实则证见麻黄、白虎、承气,胃气虚则见桂枝、桂加杏朴、四逆、理中。胃气实则病归于阳土,无所复传,承气为要;胃气虚则内陷三阴,变证烽起,厥热扰纷。三阳之证,胃气尚盛,故汗、清、吐、下以祛邪,三阴之变,胃气已亏,故温、润、滋、补以养正。若阳证之中已见不足,如少阳也,故小柴胡用参、草、姜、枣以和胃;阴证之中或有余象,如厥阴也,故乌梅用连、柏以祛邪。总之,仲圣之法,重在护胃,仲景之方,重在调胃。以此为索,或可渐登伤寒之堂。

2016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能量代谢从AMPK/mTOR通路调控心肌自噬探讨养心康改善心室重构的作用机制》,2011年承担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全真一气汤多糖对慢性心功能不全大鼠心室重构的影响》, 2014年承担广东省中医药局基金项目《从AMPK-mTOR-自噬通路探讨养心康改善心梗后心室重构的作用机制》和广州市教育局基金项目《基于Akt/AMPK-mTOR通路调控心肌自噬探讨养心康改善心梗后心室重构的机制》。参编心血管专著1部,发表论文10余篇。

重要社会任职和社会活动经历:

(1)广州市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脑心同治专业分会副主任委员

(2)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内科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委员会委员

(3)广东省针灸学会减肥及内分泌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

(4)广州市中医药学会仲景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委员会委员


18925077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