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膏泻火清肺胃,除烦止渴高热退,煅用收敛又生肌,专配知母情相须。知母清胃又润肺,滋阴润燥虚热退。栀子泻火除烦湿,凉血解毒肿痛止。夏枯草清肝散结,高压消瘿珠痛解。芦根除烦又生津,止呕排脓利尿淋。决明益肾又清肝,明目润肠通大便。
——清热泻火药歌诀
2018年9月15日,周末名医大讲堂如约而至,吴依娜教授携“中药学:清热药”而来,课程内容详略有致,对于师承学员掌握清热药功效、理解其所具功效含义及应用要点具有实际操作指导。
授课导师:吴依娜教授
广东中医师承专家指导委员会主席团副主席,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生,广东省科技厅评审专家,广东省文化养生协会专家。
吴依娜教授
临床关键词:解表药
课程伊始,吴教授从清热药的概念和药性入手,为师承学员进行概念和相关理论上的梳理与解析。
凡以清解里热为主要功效,常用以治疗里热证的药物,称为清热药。
而本类药物药性寒凉,沉降入里,清热药通过清热泻火、清湿热、凉血、解毒及清虚热等不同作用,使里热得以清解。即《内经》“热者寒之”,《神农本草经》“疗热以寒药”的用药原则。
在主治症状方面,吴教授解释道,清热药主要用于治疗温热病高热烦渴,肺、胃、心、肝等脏腑实热证,湿热泻痢,湿热黄疸,温毒发斑,痈疮肿毒及阴虚发热等里热证。
清热药
临床关键词:主要的药物
根据清热药的药性、功效及其主治证的差异,清热药可分为清热泻火药、清热燥湿药、清热解毒药、清热凉血药、清虚热药五类。随后,吴教授就这五类清热药的性味、归经、功用、使用注意等内容进行详细地解析。
1.清热泻火药
需掌握石膏、知母、栀子、夏枯草,熟悉芦根、天花粉、淡竹叶、决明子。
2.清热燥湿药
需掌握黄芩、黄连、黄柏,熟悉龙胆、苦参。
3.清热解毒药
需掌握金银花、连翘、板蓝根、蒲公英、鱼腥草、射干、白头翁,熟悉大青叶、青黛、野菊花、白花蛇舌草、山豆根、土茯苓、熊胆粉、贯众。
4.清热凉血药
需掌握生地黄、玄参、牡丹皮、赤芍,熟悉紫草、水牛角。
5.清虚热药
需掌握青蒿、地骨皮。
石膏
生地黄
青蒿
金银花
黄芩
吴依娜教授在为学员们讲解石膏的功效时,并通过一个发热的案例提醒学员们,生石膏和煅石膏两者的功效并不相同,切忌不可混用。
而在最后的提问环节中,师承学员们就各自的问题展开了交流探讨。
“请问老师前面提到的安胎的中药都有哪些,是否可以总结一下?”
“因为教师节刚过去,而老师们讲课比较多容易声音沙哑,在日常中常常会冲泡菊花、胖大海、罗汉果等,想请教一下吴教授对利咽这个方面有什么常用的药物呢?”
“一个乳腺癌的患者放化疗后,需要继续五年的服药治疗,然后现在服药后出现明显的腹痛,现不愿继续服药,想请教一下吴教授这种情况中医能否帮助到这位患者缓解疼痛,同时又能预防复发?有一些人认为可以选用蒲公英进行治疗,请问是否可行呢?”
针对学员提出的问题,吴教授均一一予以解答。
吴依娜教授讲课课堂
小结
在此次课程中,吴依娜教授就清热药的概念、药性、分类、应用等内容进行分章解析,条理清晰且要点简明,同时根据自身多年的临床经验积累,吴教授在药物应用上给予了许多提示和建议,有助于学员掌握清热药基础知识、体悟中医对症下药的要点所在。
吴依娜教授与学员们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