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官方网站域名更换公告:在上级部门的指导下,中心坚持创新引领,积极推进中医师承教育信息化服务改革。为加强网站管理,中心对官网域名进行了变更。广东中医师承教育研究中心主站域名于2017年10月18日由原来的www.zyscedu.com更改为www.zyscedu.org。
首页 师承动态 详细内容
重庆中医药界期盼“广东模式”助力人才培养
发布人:师承中心
5039
2020-04-27 15:36
分享到:
摘要:近期,各省市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提出的“传承发展,守正创新”最高指示,积极主动向广东靠拢,希望能够借鉴中医师承教育模式,与当地发展现状相结合,使其成为因地制宜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与新冠肺炎的这场战疫里,中医药总算是走到了大众面前,摘下了“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帽子。

随着参与力度的加大,中药汤剂、八段锦、耳穴压豆、穴位敷贴等中医组合疗法在武汉方舱医院推广,中药汤剂更是从病房走进各个社区、企业、单位,有着数千年历史的中医药文化再次迎来了新热度。

但在此次“抗疫”所取得成绩背后,同时也暴露了中医药人才队伍短缺的问题。据《2018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全国中医药人员总数为71.5万人,仅占全国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7.5%,中医药人才紧缺难题并非杞人忧天。

面对这一系统性社会难题,近年来在一系列政策扶持下,中医药人才培养工作取得了不少突出的成效。其中,中医师承“广东模式”已经形成较为系统完整的科学体系,也探索出切实可行、可复制的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

为积极推动其他省市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工作,在疫情稍稳之际,受到重庆市中医药行业相关单位邀请,师承中心梁烈秘书长一行3人前往重庆开展为期两天的基层中医药事业调研,充分调研西南地区基层中医药行业发展需求,迈出了推动中医师承“广东模式”在重庆落地的第一步。

4月16日,他们先后走访了重庆市中医院、重庆市中医药行业协会、重庆市合川区当地的健康产业、北京同仁堂重庆分公司、基层中医馆、巴南立新七针针灸研究所和博物馆等,与重庆市的中医药专家进行座谈,了解重庆市中医药事业的发展现状和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的相关方法,全面深入探讨《中医药法》、《执业医师法》和《传统医学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考试办法》等政策法规在重庆的推进情况。各方就探索中医师承“广东模式”落地重庆、推动顶尖中医药人才下沉到基层解决基层中医药人才紧缺等主题达成了共识。


师承中心代表与重庆调研点代表合影.jpg

师承中心代表与重庆调研点代表合影

聚焦“中医药人才稀缺”难题

在中医药文化氛围浓厚的广东省,截止2018年底,全省共有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4.32万人,占全省执业(助理)医师总数的15.7%,这个数量对于人口过亿的广东而言,着实难以满足大部分人的中医就医需求,中医药行业一直都在焦灼地等待着更多中医药人才的加入。

这也意味着,在一系列发展中医药政策的推动下,中医药人才的培养并未全面铺开,中医医院、基层中医药人才的供给远远不够,中医药的发展道路依旧任重道远。

“中医之学,璀巍光灿,垂二千余年。然其推移演进,繁衍传承者,师承之教,未曾离之”。著名国医大师王琦在《师承论》中是这样描述师承教育的,可见师承教育在中医传承中的作用。

师承教育与高等院校教育相比,两者各有所长,存在着明显不同——目标有别,模式各异,且独具自身的特色优势。

为此,师承中心从建立之初,便致力于探索适用当前社会环境的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逐步构建起了中医师承“广东模式”科学教育体系,在全国范围内走出了一条特色的中医药人才培养道路。

近期,各省市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提出的“传承发展,守正创新”最高指示,积极主动向广东靠拢,希望能够借鉴中医师承教育模式,与当地发展现状相结合,使其成为因地制宜的人才培养模式。

攻克中医传承“无标准、无体系”难题

中医传承最大的特点在于师带徒,而大部分地区的带徒教学多是以老师的个人标准为主,在推广应用当中,“无标准、无体系”问题便成为了最大的阻碍。

针对“无标准、无体系”等问题,师承中心创立了系统完善的教学体系,以“结果标准化、过程灵活化、基础体系化”为要求,建设并完善了教学质量标准和教学质量监控保障制度体系。

临床实践是中医药经验传承的根本方式,因此,师承中心开展了中医临床基本技能、专科技能、沟通交流技巧等实践内容;这一由浅及深的培养方式,增添旗下师承学员学中医的信心。

与高校的大班教学不同,师承中心更注重在临床实践中因材施教,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帮助学员在实践中提升对理论的领悟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相比于高等院校教育,中医师承教育更利于培养中医临床型人才,且具有成长周期短、经费投入少、对工作影响小的优势。

构建新时代中医人才培养科学体系

经过几年的探索与深入的调研,师承中心充分吸收了高等院校教育和中医师承教育的实践经验,总结出一套“3+1”的师承培养模式。

目前,师承中心的生源主要有四种。第一类是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生;第二类是在药店等机构工作的药学者群体;第三类是中医药的爱好者;第四类是养生保健领域的从业者。截止目前,师承中心已经招募了近千名学员。

在导师方面,师承中心吸收了广东省21个地级市、近百所中医医疗机构的八百多名副主任及以上的中医师作为导师队伍,同时聘请了近百位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省级名中医,组成师承中心智囊团。

临床实践是师承教育的核心优势,因此,从2017年开始,师承中心逐步与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中医院、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广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等近20家综合性医院的中医科室展开沟通,共同建立临床实践教学基地。目前,师承中心已经建立了“综合医院、二级医院、社康中心”三级临床实践教学基地。

2020年,师承中心的临床实践标准化教学基地“师承中医馆”正式投入使用。在中医馆的投入上,师承中心将多年来各级临床实践教学基地的运行经验加以整理提升,并将进一步突破传统师承教育“各承家技”保守的缺点,建立“群师带群徒”制度,开放更多元的跟师学习机会。

新冠疫情里,数以万计的医务人员奋战于抗疫前线,成为了这场战役的主力军;而此次抗疫的特别之处在于,中医与西医协同攻关、优势互补,用显著的抗疫成效,充分阐释了中医药为何能被称为中华民族世代传承的宝贵财富,也让社会将目光聚集到了医务工作者、医学、医学教育、中医药身上。

而面对疫情“大考”,直面问题与挑战、深入思考是首要任务,唯有如此才能在下一步的深化教育改革中做好战略部署,通过推广中医师承教育模式培养更多优秀中医药人才,为推动医疗卫生资源下沉做出自己的贡献,也为中医药爆发式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18925077305